?
据英国《自然》杂志19日发表的一项医学研究指出,人类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剖宫产婴儿的肠道菌群容易发生改变,且较易受到潜在致病菌的定植。这是同类研究中已知规...
2019-09-20
日前,天津大学陈海霞教授的天然药物化学团队从我国传统美食“腊八蒜”中首次发现3种新型活性肽,这些活性肽具有显着抑菌性,有望成为抗生素替代品。相关成果已作为国际科学期...
2019-09-19
新华社伦敦9月16日电 (记者张家伟)英国埃克塞特大学16日发布的一项初步研究显示,测量眼球晶状体相关物质水平的变化,可预测一个人未来患上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不过,相关技术...
2019-09-19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17日发表了一项公共科学最新研究:比利时科学家团队通过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发现,孕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的女性中,其胎盘靠胎儿一侧可发现黑碳颗粒。不过,还...
2019-09-19
身体为何会变得兴奋、恐惧或紧张?人们经常将之归为肾上腺素升高。但《细胞代谢》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身体面对压力作出应激反应时,肾上腺素可能不如人体骨骼所分...
2019-09-19
日本顺天堂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乳腺癌中的成纤维细胞促进癌细胞浸润和转移的新机制:肿瘤中的成纤维细胞通过形成两种性质不同的癌细胞簇,来促进癌细胞的浸润和转移。...
2019-09-19
全球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机器人》近日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机器蠕虫”,能在宛如迷宫的大脑血管网中蜿蜒而行,帮助清除血栓。 目前,中风后疏通血管的...
2019-09-19
什么是真正“毕生未竟”的事业?非减肥莫属了。减肥苦、减肥累,一不留神就白费。 科学就是以解决人类难题为终极目标,科学家们解密的生命机制或许会“讨巧”地成就这番事业。...
2019-09-19
近日,东南大学医学院姚红红教授课题组研究揭示了环状RNA在调控缺血神经元损伤中的重要作用及分子机制。这一新发现为寻找调控缺血后脑损伤的潜在靶点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新思路。...
2019-09-19
近日,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指导下,心律失常中心主任谢双伦教授团队成功完成一例高精密度标测指导下心房扑动射频消融术。 患者肖伯9年前出现活...
2019-09-19
据新华社合肥9月8日电 (记者徐海涛)抗菌药品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但一些药品在环境中的残留也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黄青研究员课题组与企业合...
2019-09-19
英国伯明翰大学日前发布研究称找到一种新方法,能破坏肿瘤细胞周围的“保护墙”,从而有效杀死癌细胞。 该校学者领衔的研究团队从200名新确诊癌症患者身上获取了髓源性抑制细胞...
2019-09-19
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孙颖教授牵头的国际研究者团队在鼻咽癌动态预后风险分子指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在世界范围内首次通过描绘出血浆EB病毒DNA在整个诱导化疗及同期放化...
2019-09-19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用于推断病毒蛋白质和人类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计算框架,利用该方法获取了大量关于病毒是如何感染人类的信息,并绘制出了所有已知可感染人...
2019-09-19